难过MPA考核关,银行拨备率下调呼声再起
10月19日,据媒体报道,在央行对各家银行的MPA考核上,工商银行由于拨备覆盖率连续低于150%,在该指标上被扣分。
今年以来,拨备覆盖率一直牵动着银行和市场的敏感神经,工行MPA在该项被扣分是央行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acro Prudential Assessment,下称“MPA”)启动以来敲响的警钟,有关下调拨备覆盖率的呼声再次甚嚣尘上。
拨备覆盖率:逼近红线的艰难徘徊
当前经济下行期,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上升,按照现行的150%的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当银行出现1单位不良贷款时,应至少从利润中计提1.5单位拨备,银行必须加大计提资本,抵补非预期损失。这一方面蚕食了银行利润,另一方面占用了银行更多资本。
在银行不良率持续爆发、盈利增速下滑的背景下,在保利润增长与拨备覆盖率之间,上市银行出于守住财报“美观”的考虑,不断下调拨备覆盖率,甚至逼近150%的监管红线。
其中,”宇宙行“工商银行今年的拨备数据表现最为严峻。工行2016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该行拨备覆盖率降至143.02%,拨贷比降至2.21%。这两个指标均已经低于监管红线。
上半年,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游走”在监管红线附近的也不在少数。其它四家国有大行中,中行、建行、交行拨备覆盖率分别为151.63%、155.10%、150.45%,也在监管红线附近“艰难徘徊”。股份制银行中,中信、光大、民生银行拨备覆盖率也已逼近红线,分别为156.99%、150.25%、152.55%。
事实上,今年一季度末,工行、中行拨备覆盖率分别降为141.21%、149.07%,均在监管红线之下;但到了二季度末,中行拨备覆盖率回升至155.10%,重新回归监管红线之上。
上半年,工行净利润1506.56亿元,净利润增速0.8%,不良贷款1963.03亿元,如果按照监管要求的150%计提拨备,根据一位银行人士的测算,工行需增加拨备计提137.02亿元,净利润将下滑至1369.54亿元(未考虑税收因素。
由此可见,工行拨备不达标的背后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从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今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的表态也可见一斑。他对拨备覆盖率低于监管标准做出解释称,一是工行的拨备提取是动态、真实的;二是结构调整阵痛期大环境下,银行通过适度释放拨备资源,加大处置不良贷款是稳健经营的正常举措。他并表示,“工商银行这种处理方式,也得到了监管部门理解。”
下调拨备显著改善盈利信贷投放影响不大
事实上,步入经济下行期,随着各家银行拨备覆盖率的持续走低,有关调整拨备覆盖率的呼声越来越高。早在去年12月,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报告称,在经济增速趋缓、资产质量下滑、银行盈利水平承受较大压力的背景下,监管当局可考虑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下调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至100%。报告还称,可考虑建立具有前瞻性的动态拨备覆盖率调节机制。
这一观点发布后随即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和热议。
对于下调拨备覆盖率的必要性,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与国际同业相比,当前我国银行业150%的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过高。当前经济下行期,有必要下调拨备覆盖率指标,应建立逆周期拨备覆盖率调节机制。
“当前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利润增速放缓,银行加大拨备计提势必影响利润,下调拨备覆盖率的逻辑在于,如果下调后银行利润转好,还可以通过利润转为资本公积,以补充银行资本,有利于增强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董希淼说。
事实上,动态拨备覆盖率调节机制早已在监管制度层面有所提及。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建立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监管部门将根据经济发展不同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质量差异和盈利状况的不同,对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动态化和差异化调整。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对记者分析称,经济上行期,银行信贷能力强劲、不良率较低、拨备计提较少、利润增速快,在经济下行周期,由于不良贷款的攀升,拨备覆盖率会快速下降,减少了银行的利润同时降低了银行的放贷能力。因此,监管层面希望通过动态拨备调节机制和逆周期资本调控,以降低银行信贷的顺周期性,以此平滑经济周期的波动。
尽管当前存在下调拨备覆盖率的必要性,但下调幅度不宜过大。在曾刚看来,要以银行消化不良资产作为参考依据,不必一下子大幅下调,应在适度范围内保证风险对冲和不良的合理覆盖,且适度下调可增强银行在逆周期的信贷投放意愿。
而从最新金融数据来看,M1、M2增速并不慢,银行信贷投放并没到亟需刺激的地步。曾刚也表示,目前银行信贷增长远远超过GDP增长速度,且市场信贷资金充裕,甚至在房地产领域存在信贷过度的迹象,没有必要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银行信贷投放的能力。因此,没有通过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银行信贷能力的必要性。
“下调拨备覆盖率,短期内对释放银行信贷效果不显著,而是对银行的盈利影响更直接。”曾刚强调。
中行国际金融所研究员熊启跃对《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下调拨备覆盖率对银行利润具有改善作用,特别是对拨备覆盖率接近监管红线的银行,边际改善效果更为明显,但对银行整体的信贷投放节奏影响不大。
熊启跃还表示,降低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还有助于银行加快不良贷款的核销力度,增加银行资本公积,扩充资本基础,实现资本和拨备数量的动态平衡。
监管部门需增强沟通协调
去年末,央行宣布从2016年起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和合意贷款管理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全面关注资本和杠杆、资产负债情况、流动性、定价行为、资产质量、外债风险、信贷政策执行等方面内容并形成综合评价结果。
“MPA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信贷,央行将合意信贷规模的控制升级为对广义信贷规模的控制。”曾刚表示,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将同业投资、买入返售等通道类项目纳入广义信贷规模指标,通过广义信贷指标控制银行的信贷增长。实施MPA目的是根据银行实践和市场变化,调整原有控制的工具和手段,进而增强调控的有效性。
尽管市场对于下调拨备覆盖率的呼声不断,但监管尚未松动。据接近监管层的知情人士透露,银监会在考虑下调拨备覆盖率,这需要一定决策程序和时间。
然而,此次在MPA考核中,由于工行拨备覆盖率不达标,央行在此项对其扣分。如果说银监会对工行拨备覆盖率不达标一事是默许的态度,那么央行此举尽管仅仅是督促银行自律而非惩罚措施,却向金融机构和市场市场释放了截然不同的态度。
对此,曾刚认为,央行更多的考虑是约束银行的信贷能力,MPA强调拨备覆盖率旨在约束银行的信贷能力,这取决于不同的判断。
“两个监管部门态度明显不一样。央行一下跳出来好惊讶,尽管强调不是惩罚性指标,但MPA与很多指标挂钩,是有一定实质性影响的。”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这背后折射的是监管不协调问题,这说明有必要推进监管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协调。
“之所以备受关注的原因在于,这取决于不同监管部门对形势的判断存在的差异,由此带来政策导向做出不同的判断。”曾刚表示,这需要不同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协调,各方基于不同立场和导向都有道理,在实践层面需要更多沟通、协调、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