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

唐双宁卸任李晓鹏接棒,光大冲刺整体上市

  12月12日上午,中国光大集团在京召开中层以上领导干部会议。会上宣布,李晓鹏任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免去唐双宁光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董事长任免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和章程办理。

  10年前,光大集团资不抵债,技术上破产,人心涣散;10年后,光大集团资产超过4万亿元,拥有8家上市公司,业务涵盖金融与实业,成为金融驱动实业发展和实业锚定金融深化的有机融合体。

  在外界看来,光大集团早已打上唐双宁的烙印。唐双宁在光大集团内部曾长期身兼数职,同时在近年来逐步退出子公司事务。

  目前,在光大银行官网中,唐双宁仍任董事长一职,这或许是已到退休年龄的唐双宁下一个将要卸下的“重担”。

  从身兼数职到逐步分权

  作为光大集团十年来的掌舵人,唐双宁从2007年开始,带领这艘巨轮乘风破浪,从资不抵债、濒临破产到如今的全牌照金控集团、世界500强公司。唐双宁说:“与其说我是船长,不如说我是‘蒜柱’。一头大蒜,最没用的是蒜柱,没有食用价值;最有用的也是蒜柱,有它,蒜瓣才能抱团向上长。”

  在光大集团内,唐双宁可谓身兼数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唐双宁担任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董事等。

  实际上,身兼数职是光大集团改革时有效的细化方案之一。一位光大集团子公司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重组前的光大对很多下属子公司没有控股权,而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大程度保证人心不散。”

  而随着光大集团逐渐凝聚起来,唐双宁也在一步步退出子公司事务。2011年6月,唐双宁卸任光大证券董事长,保留董事职务。2017年2月27日晚间,光大证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2017年2月24日收到公司董事唐双宁的辞呈。为了更专注于本公司控股股东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的战略发展,唐双宁不再担任公司董事职务。

  2016年12月12日晚间,中国光大控股和光大国际同时发表公告称,自2016年12月12日起,唐双宁不再兼任董事会主席,并调任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公告表示,此次唐双宁的人事变动是由他本人提议。

  目前,在光大银行官网中,唐双宁仍任董事长一职,这或许是已到退休年龄的唐双宁下一个将要卸下的“重担”。时代周报记者就唐双宁是否于近期卸任光大银行董事长,求证光大银行相关人士,对方未明确答复,仅表示上市银行董事长卸任“需要经过相关程序和流程”。

  在光大银行12月15日举行的第七届董事会第十六次会议中,公告中显示唐双宁在会议中未参与表决,这或许是唐双宁即将离任光大银行的佐证。除了光大银行,唐双宁目前仍是光大控股等几家下属子公司的非执行董事,而未来或将逐步按流程退出。

  艺术家气质浓郁的金融家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熟悉光大的业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唐双宁是一个“博学多才、真正有能力有水平的领导”。一些人甚至评价他的艺术家气质盖过了金融家气质。一个例子是,在进入光大之前,唐双宁在银监会工作期间,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以上,三分之二的星期天都在加班中度过。但是在这种工作强度之下,唐双宁不仅创作了层出不穷的书法作品、诗歌、散文,更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哲学内涵的监管理论。

  唐双宁曾经说过,人只有在最忙的时候,才能有更多的灵感。

  而唐双宁的书画作品曾在历史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兰亭、荣宝斋以及日本、韩国等国家展出,以至于他的书画作品成了“光大集团最好的公关礼品”,节省了大量开支。

  自称“擅长于书法,精通于诗词,略懂金融”的唐双宁,笑言自己在光大是“卖身又卖艺”。

  虽然曾经身居银监会副主席,但唐双宁从不认为自己“很懂”金融。他认为,一个真正的金融家,首先必须是一位哲学家。

  在就任银监会期间,唐双宁的很多讲话由于形象生动而广为流传。例如,他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比作“汤水效应”,就好比一桶开水,加些盐、油、青菜,就成了美味的鲜汤,虽然主体仍然是水,但新的成分会使这一桶水出现质的变化。此外,他还提出过国有银行改革的“三段论”,金融发展的“四不平衡论”,农村金融的“九龙治水论”,都颇有见地。

  临危受命拯救光大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集团由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发起设立,持股比例分别为44.33%和55.67%。光大集团是横跨金融与实业、海内与海外,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期货、租赁、投资和环保新兴产业等实业的大型金融控股集团。光大集团前身为“紫光实业有限公司”,1983年5月在香港创办,同年8月18日正式开业。1984年7月更名为“中国光大集团有限公司”。光大集团成立之初以经营外贸和实业投资为主,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的重要桥头堡和国家发展金融控股集团的重要先行者。

  但在唐双宁接手光大集团之时,面对的是一个“元气大伤、内部人心涣散、管理混乱、股权关系支离破碎、内外债务链纷繁复杂”的局面,昔日的“改革开放初期桥头堡”之一,随时处于破产的边缘。

  2007年6月,时任银监会副主席的唐双宁空降光大集团,唐双宁戏称那是“没有降落伞的空降”。唐双宁进驻光大当年,也就是2007年初,集团总资产6257亿元,净资产为-37.98亿元,已经严重资不抵债。而如何化解光大的债务风险,重组改革,便是唐双宁临危受命的主要任务。

  在接手光大之前,唐双宁一直在金融系统工作。公开信息显示,唐双宁为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历任建设银行沈阳分行副行长,建设银行辽宁分行行长助理、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党组成员兼沈阳市分行行长、人民银行银行监管一司司长、银监会副主席。

  也是在初入光大的时期,唐双宁创作了一副广为流传的对联,“在机关昂首挺胸做公仆,否则没有权威;到企业猫腰低头当主人,不然没有钱赚。”从监管机关到被监管机构,从裁判员到运动员,唐双宁迅速适应着角色转变。

  但光大真实的情况比唐双宁想象的还要复杂,唐双宁更是称光大是一部“天书”。他将光大的困难和问题归纳为“三多三低”:历史包袱多,集团债务缠身;关联交易多,一套班子管理两个法人企业;银行不良资产多,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同时,银行管理水平低,案件频发;市场份额占比低;员工士气低,市场形象受损。

  以改革中的核心光大银行为例,当时光大银行已连续三年没出报表,资本充足率一度为负数。历史资料显示,2007年初,光大银行总资产5932亿元,净利润27.4亿元,净资产0.7亿元,资本充足率为-0.39%,不良率高达7.58%。在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中管理指标排在后边。

  光大的重组改革方案在唐双宁上任50天左右被批复,当时的方案内容很多,其中最关键的是三句话:一是光大银行从股权关系上由汇金直接控股;二是光大香港、光大实业从股权关系上由中建投直接控股;三是如果股东大会通不过就由银监会接管。

  如果按照上述方案来执行,光大集团在银行没控股权,在香港企业没控股权,在实业企业没控股权,保险公司是外资控制的,只剩一个证券,集团占三分之一的股份。这在当时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

  用唐双宁的话说,“一方面,国务院批准的方案我得执行,这是组织纪律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机械地执行,机械执行了光大就不存在了,几万人就没饭吃了,我无法向广大员工交代,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社会交代,这其中就有一个‘度’的把握。”

  在随后的实际操作中,唐双宁较大幅度地调整了重组方案,救活了整个光大。“难度真的是非常大的,当时高层已经定下的方案是分拆,董事长希望保留整体,是有很大出入的。”光大一位内部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最终,唐双宁以“先救银行、以空间换时间”的策略开始,一步步证明了新方案更适合光大集团。此后,光大银行先后于2010年和2013年在A股和H股上市,几年内走出了泥潭,彻底摆脱资本不足困境。重组后的光大银行赶上了国内银行业扩张的末班车,资产管理规模和利润大幅改善,迎来了业务发展的黄金期。

  全牌照金控集团

  以光大银行的上市为标志,光大集团实现了起死回生。其余子公司都在陆续改制重组,其中光大证券2009年和2016年先后在A股和H股上市,成为光大系另一家“A+H”上市公司。此外,光大永明保险改制、光大金控资产成立、光大兴陇信托收购、光大在港企业战略转型等重要工作均在唐双宁执掌期间陆续完成。

  2013年,光大集团宣布新一轮重组,但在这一年,光大也遭遇了重大挫折。2013年“8·16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让光大证券损失惨重。因为自身套利系统出现问题,导致自营账户大额买入,造成股市异常浮动,对证券期货市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事后,证监会处罚决定没收光大证券非法所得,并处以5倍罚款,共计5.23亿元罚款,停止了光大证券从事证券自营业务(固定收益证券除外),暂停审批光大证券新业务。

  此外,2013年9月,甘肃信托控股权被光大集团收入囊中,光大集团也备齐了最后一块金融牌照,成为了全牌照金控集团。

  2014年7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光大集团改革重组细化实施方案,着力解决集团“双总部”、“股权不清”的问题。

  至此,前后历时11年的光大集团改革重组方案落下帷幕,财政部、汇金公司、光大集团、光大银行股权关系终被全面理清,30年来光大集团北京、香港两个总部无法并表的问题也就此解决完毕。光大集团保持了最终的完整性,成立30年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部解决。

  重组前的光大,被唐双宁形容为“邦联制”,这种各自为政的体制不仅不能使光大的各类资源有效集中起来,形成更有效的竞争优势,反倒使光大的问题解决起来更加复杂。而重组后让光大集团完成从“邦联制”到“联邦制”的转变。

  唐双宁认为,重组之所以前后历经11年,是因为重组前些年是往西走,后些年是往东走。“主要难点就在于头绪太多,利益主体太多,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协调成本太大。”唐双宁指出,光大重组完成解决的是外部股权、债务和其他历史遗留问题。而内部的管理水平、体制机制、企业文化建设等,还需要苦练“内功”。

  如今,光大集团已发展成为经营银行、证券、保险、资产管理、信托、期货、金融租赁等金融业务,以及环保、水务、垃圾焚烧发电及新能源等实业业务,横跨境内与境外,下属企业500余家,机构2000余个,员工超过5万人,中央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光大集团在境内外拥有光大银行(A股股票代码601818,H股股份代号6818。HK)、光大证券(A股股票代码601788)、光大控股(H股股份代号0165。HK)、光大国际(H股股份代号0257。HK)、中国飞机租赁(H股股份代号1848。HK)、光大水务(新交所股份编号U9E)等上市公司。

  截至2017年第三季度末,光大集团资产总规模达到4.41万亿元,是2007年的7倍,净资产达到3863.98亿元,实现营业收入960.85亿元,实现净利润316.63亿元。

  不过,在唐双宁时代,集团整体上市仍未实现。2013年1月,唐双宁提出“五年整体上市”的目标,光大集团如今已到“五年整体上市”目标最后一年冲刺关键期。

  整体上市将是继任者李晓鹏面临的第一个任务。李晓鹏表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努力把光大集团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金融控股集团,开启光大集团发展的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