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

移动支付或成信用卡转折点

  银行的生态一直建立在支付之上,但支付根基受到了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的直接冲击,银行被迫后台化,信用卡的应用场景被挤压。此后的花呗、借呗、白条等类信用卡产品更是直接抢占银行信用卡市场。

  与此同步,更多玩家涌入这一行业——数千家持牌机构和银行、20多家消金公司、网络小贷持牌公司、甚至是没有任何持牌资质的网贷平台都开始争夺信用卡蛋糕。

  伴随着发卡市场的饱和、同质化竞争开启,行业风险开始传导并蔓延。严监管与经济下行压力并行,企业经营风险向个人传导,P2P爆雷等风险传导至持牌金融机构。“身处其中,不可避免的会迎来共债挑战,这个是对于传统信用卡行业的正面冲击。”

  典型的表现是,为防范潜在风险,监管部门提出信用卡“刚性扣减”要求——银行授信审批和额度调整时,要在本行核定的总授信额度基础上扣减申请人在他行已获累计信用卡的授信总额。

  “持牌金融机构统一授信视图已初具成效,但目前非持牌机构尚未纳入,预期未来纳入‘刚性扣减’后,信用卡将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内展开服务体验的竞争。”刘加隆说到。

  在这一背景下,信用卡正在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增长规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央行《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二季度,信用卡发卡环比增速跌至3%;2019年一季度,信用卡发卡增速跌入1%,相比前几年呈现明显放缓的趋势。

  在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七年双降的人口模型背景下,尽管我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差距,但实际上这是我国适合发卡客群被高估所致,信用卡的增长空间的局限已清晰可见。

  业内常引用中、美人均持卡数量来说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广阔市场——分别是0.7张、3.2张。但该数据有两个问题并没有被考量:从分母看,中美城镇化不同,中国农业人口占比41%,远高于美国的18%。从分子看,花呗、白条、微粒贷、P2P网贷等替代型的“类信用卡”产品大量出现。

  因此,信用卡行业渗透率可能被低估,这个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也许超过现有的认知和想象”,分析师说。

  在此局面之下,信用卡竞争模式被重塑,传统以金融为核心的单一维度商业模式已难以吸引年轻用户。互联网头部平台依托场景和流量优势跨界布局,并快速渗透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对信用卡客户维系和资产经营造成冲击。

  同时,受限于传统经营模式,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产品、营销等方面严重同质化,竞争日益加剧,亟待寻求新的业务模式。